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活力,12月4日下午,我校特邀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刘玉村教授做客学校“红色杏林大讲堂”,作《党建引领 文化铸魂》主题报告。报告由学校党委书记谢瑞瑾主持。
刘玉村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北大医院院长,是新中国第一位外科临床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研究。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报告时间里,他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情感充沛的表达、生动丰富的实例,从生产力三要素、高质量发展的四轮驱动、干部能力提升的五大因素等角度破题,引发师生的强烈共鸣。“要把有潜力的教师资源挖掘释放出来,把潜力变成能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他还给出了“注重培养”、“适当引进”、“有限输出”的12字法则,强调高校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支招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越发凸显,需要不断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能靠独轮车来推,要用四轮来驱动。”在刘玉村看来,这“四轮驱动”的路径就是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学科为根、管理有方。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干部能力也是当下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刘玉村提出干部能力提升的“五大因素”,即气质形象、性格特征、思维方式、担当精神、思想境界。他把自己长时间思考的一句话与各位师生共勉,那就是做一个心地善良、胸怀宽阔、自身强大、造福他人的人,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好干部。
谢瑞瑾对报告会进行总结,谈了学习体会,希望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凝心铸魂,筑牢信仰之基;守正创新,勇担发展使命;涵养正气,激发内生动力。
一场精彩绝伦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和思想盛宴给安中医的师生带来了无穷力量。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表示,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医学和医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医药卫生行业高度的期待。高等医学院校要以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医学生成长全过程,不断引领医学生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党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任亚硕说,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他深受启发、获益匪浅。高质量党建是引领保障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关键支撑和强大动力,在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以党建赋能文化建设,以文化凝聚发展动能,坚持在凝练特色、塑造品牌上多下功夫,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动力上多出实招,真正发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青和表示,高校党建引领和文化铸魂可以帮助高校建设更加人性化、高效率的服务体系,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助于增强高校的软实力,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2024级针灸推拿学1班邹可沁同学说,作为中医药高校的学生,我们既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中坚力量,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坚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本领。要勇担使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讲好中医药故事,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第一临床医学院 24级中医定向三班丁一同学说,社会发展在于人的建设,医疗卫生的发展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参与。作为医学生,我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能力,把握好当下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质资源,在面对身份转变时,保证自身拥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以及高尚道德标准,全力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做足充分准备。
学校领导石金明、聂久胜、桂双英,党委常委罗绍明、田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校本部科级及以上干部,附属医院中层以上干部(含临床科室、病区负责人、护士长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1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聆听报告会。(陈牧/文 孙孝涧/图 叶兰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