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皖江脑病论坛在肥举办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

日前,由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脑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届皖江脑病论坛暨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钒,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张帮友,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及国内著名脑病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首席研究员刘建勋教授就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刘建勋指出,学术文化的传承、建设一流的中医药研究平台、优秀的科研人才及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是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与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成长经历分享了其本人的在传承发展中医药所做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孙中武教授围绕脑小血管病进行了讲解,重点介绍了脑小血管病诊治的诊疗现状和最新进展,有益于临床脑小血管病的诊疗。国内著名的中医药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王鑫主任针对临床医生投稿难的现状,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医药稿件处理的经验,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论文书写及投稿注意事项,并与台下听众近距离互动,答疑释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岐黄学者杨文明教授围绕帕金森早期诊断标志物的识别及中医治疗对策进行了主题报告,重点阐述了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中具体标志物,以及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早期干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其临床经验创立了新的治疗方法和中药组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汪瀚围绕帕金森病姿势异常的干预方案进行了大会发言,提出恰当的姿势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谢道俊教授作了血管性头晕/眩晕的中西医诊治策略的学术报告,强调血管性头晕/眩晕中西医结合诊疗的重要性及其相应处理方法和手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国平教授就卒中后出血转化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为早期识别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脑血管病的临床科学规范诊治。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皖江脑病论坛学术季第十七季学术活动,来自全省的三级中医医院提供了13个疑难危重病例并进行了交流,包括Wernicke脑病、脊髓小脑变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梅毒、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以及脑血管病急诊动脉取栓的经验分享等。会上进行了充分而又热烈的讨论,病例汇报者准备充分,表达流畅清楚,专家点评循循善诱、重点突出、直击临床诊疗之关键,十分精彩,不仅加深了大家的对上述疑难危重疾病的认识,也为脑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曹仕健/文图 聂久胜/审核 刘晨/编发)